中科院人文学院905传播学基础考试大纲 参考书目
	
	    作者:科大科院考研网    发表时间:2020-10-09   来源:中科院招生办
	
	
	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传播学基础》考试大纲
	一、考试科目基本要求及适用范围
	本《传播学基础》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传播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本科目
	的考试要求考生了解和理解传播学与大众传播学的基本理论、传播研究的方法和模式、传媒的性质、
	特点和作用、大众媒介的受众和效果、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以及传播研究的历史和主要流派等。
	要求考生对基本概念和主要理论有较深入的了解和理解;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研究
	社会中的传播现象的能力。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 180 分钟,总分 150 分,试卷包括术语解释(30 分)、问题
	简答(60 分)、论述(60 分)三类题型。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1.传播学与大众传播的基本理论
	了解
	(1)传播、传播学、大众传播的基本概念,传播的类型及其特点;
	(2)代理人及其改变人们对大众传播理解的方式;
	(3)大众传播可能产生的各种类型的效果;
	(4)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传播学的基础学科(社会科学);
	(5)传播的四种模式;
	(6)拉斯韦尔模式及其对传播研究的影响,施拉姆、勒温、拉扎斯菲尔德、拉斯维尔、霍夫兰
	的主要研究领域以及对传播学做出的贡献;
	(7)人际传播的理论和模式,影响人际传播的因素;
	(8)拉斯韦尔的 5W 模式。
	理解
	(9)大众传播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
	(10)大众传播理论的变化;
	(11)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概念及其研究的主要课题;
	(12)新媒介环境的特点;
	(13)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对大众传播负面功能的认识,大众传播的公共性与公益性;
	(14)麦克卢汉关于人类传播发展史的基本观点;
	(15)编码与解码,传播过程中的“噪音”。
	2.传播学研究的科学方法与模式
	了解
	(16)归纳和演绎;
	(17)科学调查的目标;
	(18)模式与理论的区别;
	(19)大众传播研究模式的功能与评估。
	理解
	(20)几种主要的传播过程模式;
	(21)传播学调查研究的主要方法;
	(22)影响调查研究效度和信度的因素。
	3.传播媒介的性质与作用
	了解
	(23)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媒介是人的延伸”,冷媒介与热媒介;
	(24)媒介工具和技术的现实社会影响;
	(25)新媒介的发展趋势及其对传统媒介的冲击;
	(26)大众媒介发展的基本历程,印刷媒介与电子媒介的优缺点。
	理解
	(27)传播者和大众传媒;
	(28)大众传媒的组织目标与制约因素;
	(29)媒介的功能;
	(30)媒介连锁企业和媒介集团。
	4.大众传播的受众
	了解
	(31)受众、大众和公众;
	(32)大众社会理论。
	理解
	(33)传播者与受众的互动;
	(34)“使用与满足”研究的发展、评价。
	5.传播效果研究
	了解
	(35)传播效果的概念、类型及研究课题;
	(36)传播效果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37)“子弹论”;
	(38)“传播流”研究、有限效果理论;
	(39)两级传播理论;
	(40)创新传播的形成和发展;
	(41)李普曼。
	理解
	(42)适度效果模式、强大效果模式;
	(43)传播效果的产生过程与制约因素;
	(44)效果研究的新方向;
	(45)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四个阶段。
	6.大众传播的宏观社会效果
	了解
	(46)议程设置理论的概要和特点、意义和问题,大众传媒的议程设置作用;
	(47)议程设置研究的新领域、新发展,议程设置理论的一些较早的表述;
	(48)文化指标。
	理解
	(49)议程设置的应用;
	(50)“沉默的螺旋”理论及大众传媒在其中的作用;
	(51)“培养”理论;
	(52)“知识沟”理论及学界对该理论的批评,知识沟假说的产生背景和基本含义及其在当今社
	会的表现,缩小“知识沟”的方式,“上限效果论”的主要观点;
	(53)传播媒介在社会变迁和国家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54)电视节目对儿童、青少年行为的影响。
	7.说服理论
	了解
	(55)说服及态度的概念,研究传播的说服效果的两大学派;
	(56)耶鲁传播研究计划;
	(570 信息来源的可信度;
	(58)述诸恐惧,述诸恐惧的说服可能导致相反的结果,传播消息中与诉诸恐惧不同的方法;
	(59)抵制反宣传。
	理解
	(60)预防接种理论;
	(61)说服的技巧;
	(62)说服理论的新模式,新的说服过程模式的弱点。
	8.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
	了解
	(63)国家和政府对传播制度与媒介的政治控制,控制和影响传媒组织活动的因素;
	(64)利益群体和经济势力对媒介的控制;
	(65)受众对媒介的社会监督控制;
	(66)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大众传媒管制模式遭遇的挑战,以及应当遵循的思路。
	(67)媒介组织中的把关现象。
	理解
	(68)报业的四种理论,社会责任理论产生的背景以及关注的议题,自由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
	(69)新闻自由委员会;
	(70)媒介与政府的关系的主要类型;
	(71)媒体垄断。
	9.传播学研究史和主要流派
	了解
	(72)传播学的起源、形成与发展,传播学在 20 世纪初的美国兴起的原因;
	(73)信息论和控制论对传播学的贡献。
	理解
	(74)传播学的经验学派;
	(75)传播学的批判学派,马克思主义和批判学派对传播学的贡献;
	(76)科学传播的主要模式和阶段。
	四、主要参考书目
	沃纳·赛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郭镇之、徐培喜等译,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年;
	丹尼斯·麦奎尔,《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崔保国、李琨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年。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二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