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道德?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道德发展的规律是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史过程与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进程大体一致。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内涵丰富,反对在对待传统道德上的错误思潮。社会主义道德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客观要求。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努力锤炼个人品德。
1.道德及其历史发展:道德的本质。道德的功能与作用。道德的历史发展。
2.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
3.弘扬社会主义道德: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4.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加强诚信道德建设。锤炼个人品德。
一、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一)道德的本质
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首先,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其次,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各种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再次,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因此,道德也必然带有阶级属性。最后,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道德对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以能动的方式来把握世界,引导和规范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
(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1、道德的主要功能
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式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与能力。道德的功能集中表现为,它是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及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重要精神力量。
在道德的功能系统中,主要的功能是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
(1)道德的认识功能。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道德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与能力。道德是人们认识和反映社会现实状况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方式。道德往往借助于道德观念、道德准则、道德理想等形式,帮助人们正确认识社会道德生活的规律和原则,认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认识自己对家庭、他人、社会的义务和责任,使人们的道德实践建立在明辨善恶的认识基础上,从而正确选择自己的道德行为,积极塑造自身的道德人格。
(2)道德的调节功能。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与能力。这是道德最突出也是最重要的社会功能。道德评价是道德调节的主要形式,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是道德调节所赖以发挥作用的力量。
除了上述主要功能,道德还具有其他方面的功能,如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辩护功能、沟通功能等。
2、道德的社会作用。
道德的社会作用指道德功能的发挥和实现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及实际效果。
道德的社会作用主要表现在:
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道德发挥作用的性质并不都是一样的。道德发挥作用的性质与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相联系,由道德所反映的经济基础、代表的阶级利益所决定。只有反映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和进步阶级利益的道德,才会对社会的发展和人的素质的提高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否则,就不利于甚至阻碍社会的发展和人的素质的提高。
(三)道德的历史发展
1、道德的历史类型。
人类社会先后经历了五种基本社会形态,与此相适应,出现了道德发展的五种历史类型,即原始社会的道德、奴隶社会的道德、封建社会的道德、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在社会主义社会,有一部分先进分子,还身体力行共产主义道德。
2、道德的存在形式。
每一个社会都有与其经济基础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道德;在同一社会形态中,不同的阶级或人群还会有不同的道德。在阶级社会中,占社会统治地位的道德是统治阶级的道德,而同时存在着的被统治阶级的道德则总是处于从属的地位。
3、道德发展的规律。
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史过程与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进程大体一致。虽然在一定时期可能有某种停滞或倒退现象,但道德发展的总趋势是向上的、前进的,是沿着曲折的道路向前发展的。
4、人类道德进步的主要表现。
道德在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于促进社会和谐与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道德调控的范围不断扩大,调控的手段或方式不断丰富、更加科学合理;道德的发展和进步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是人类道德发展合乎规律的必然产物,是人类道德发展史上的一种崭新类型的道德,是对人类道德传统的批判继承,并必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实践的发展而与时俱进。
二、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一)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
1、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3、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4、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5、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做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
6、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
(二)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
中华民族的道德传统是一个矛盾体,具有鲜明的两重性。属于精华的部分,表现出积极、革新、进步的一面;属于糟粕的部分,则表现出消极、保守、落后的一面。
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既不能全盘肯定、全面照搬,也不能全盘否定、全面抛弃。
要按照是否有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是否有利于建设和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德体系,是否有利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否有利于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标准,做好取舍和创造性的转化工作。
在对待传统道德的问题上,要反对两种错误思潮。一种是文化复古主义思潮,认为中国之所以落后,就是因为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传统文化的失落。所以 “返本开新”。另一种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认为中国传统道德从整体上来说在今天已经失去了价值和意义,不能满足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必须从整体上予以全盘否定。都割裂了共性和个性、抽象和具体、一般和个别、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复古论在对待中国传统道德的问题上,只承认其一般性、普遍性而否定其个别性和特殊性,把传统的东西与现代的事物完全等同,这实际上是否定道德的历史和发展。虚无论则只承认中国传统道德的个别性、特殊性,而否定中国传统道德的一般性、普遍性,这实际上也就割断了道德的历史继承性。
三、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在这一基本经济制度上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市场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手段的经济运行机制,对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既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实要求,也有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提供道德价值导向的重要任务。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是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结合在一起的,它要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要求,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离不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加快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建设,有助于保证市场经济沿着社会主义轨道有序健康的发展。
2、实践证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推动社会的道德进步。但也要看到,市场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如趋利性、自发性等也会反映到道德生活中来,反映到人与人的关系上,容易诱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消极现象,这些因素都会干扰社会主义的道德建设,阻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要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确立全体社会成员共同遵循的价值导向和行为准则。
3、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道德建设提出的新要求,要坚持公民承担社会责任与社会尊重个人合法权益相一致,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相结合,着力培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观念,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道德环境和有力的道义支撑。
4、要正确处理竞争与协作、自主与监督、效率与公平、先富与共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关系。
5、要正确认识和运用物质利益原则,树立正确的义利观,既要鼓励人们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去获得正当的个人利益,也要大张旗鼓地褒奖见利思义、见得思义的言行,反对见利忘义、唯利是图,形成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合法利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
6、要正确发挥社会主义道德对市场经济的价值导向作用,形成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规范,发挥市场经济的积极效应,避免市场经济的消极效应,促进和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康发展。
(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
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提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具有深刻的理论依据和坚实的实践基础。
(1)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
在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条件下,每个社会主义的劳动者和建设者都在为社会、为他人同时也是为自己而劳动和工作。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和建设者,只是社会分工的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上,在全体人民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在整个社会生产和生活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进步的人际关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权利和义务不再分属于两个对立的阶级,而是统一于人民自己身上,每个人都是服务对象,又都为他人服务,全体人民通过社会分工和相互服务来实现共同利益。
(2)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市场经济不仅不排斥为社会和他人服务,而且需要通过服务甚至是优质服务,才能实现市场主体自己的利益。为人民服务与市场经济并不是必然对立的。不能把市场经济的利他性同为人民服务混为一谈。
笼统地讲市场经济要求为人民服务是不正确的。我们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为人民服务,不仅在于人们在一切经济活动中应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竞争与协作、效率与公平、先富与共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关系,形成健康有序的经济和社会生活规范,更在于强调在国家的宏观调控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引导、制约下,每个市场主体要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更自觉、更积极、更规范地在自主的基础上为人民、为社会服务,要求市场主体把自身的特殊利益同国家和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
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在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集体主义原则是指导人们行为选择的主导性原则。
生产资料公有制占主体地位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为集体主义的实施创造了经济前提;以工人阶级为领导阶级、以共产党为执政党的人民当家作主的国体、政体,为集体主义的实施创造了政治前提;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集体主义的实施创造了文化前提。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根本思想,就是正确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
(1)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国家利益、社会利益体现着个人根本的、长远的利益,是集体所有成员共同利益的统一。同时,每个人的正当利益,又都是集体利益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2)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冲突,尤其是发生激烈冲突的时候,必须坚持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原则,即个人应当以大局为重,使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在必要时,为集体利益作出牺牲。
集体主义要求个人为集体作出牺牲并不是任意的,只有在不牺牲个人利益就不能保全集体利益的情况下,才要求个人为集体利益作出牺牲。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之所以强调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归根到底,既是为了维护集体的共同利益,也是为了维护个人的根本利益。
(3)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那种把集体主义看做是对“个人的压制”、是对“个性的束缚”的思想,是与集体主义的本意相违背的。
集体主义为培养人的健全人格、鲜明个性和创新精神提供了道义保障。对于集体主义来说,只有个人的价值、尊严得到实现,个人的正当利益得到保证,集体才能有更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3、宣传和弘扬共产主义道德
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在本质上是同一类型的道德,社会主义道德是共产主义道德在现阶段的具体体现。
共产主义道德不仅是人类的道德理想,而且深深植根于中国革命的历史实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表现为大公无私、公而忘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道德建设,要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离开现实的道德状况,只谈共产主义道德的崇高理想,就会脱离实际;忘记共产主义道德的远大理想,只谈道德的基本要求和最低要求,就会失去前进的方向。
(三)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1、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
“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对于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形成良好社会风尚,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就要坚持祖国利益高于一切,时刻心系国家前途命运,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倍加珍惜国家安定团结的良好局面,以热爱祖国、报效祖国为最大光荣,抵制和反对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和民族的荣誉、尊严和利益的思想和行为。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就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心系人民、关爱他人、扶贫帮困、热心公益,通过各种形式为人民多做好事、为社会多作贡献,抵制和反对违背人民利益和愿望的思想和行为。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就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树立科学思想,提倡科学方法,做到爱科学、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自觉反对愚昧、反对迷信、反对伪科学,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用科学的力量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就要在全社会形成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劳动态度,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勤勉敬业的精神和品德,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人生理想,抵制和反对一切好逸恶劳、不劳而获的思想和行为。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就要大力倡导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团结友善、互帮互助、和睦相处,在危难关头做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和衷共济,抵制和反对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以私利为中心、损害他人、危害社会的思想和行为。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就要将诚实守信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作为立人之本、成事之基,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职业生活、社会生活中自觉做到以诚相待、重信守诺、有约必践,共同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氛围,抵制和反对唯利是图、弄虚作假、背信弃义、不讲信誉、尔虞我诈等思想和行为。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就要自觉增强法律意识和纪律意识,自觉遵守法律,自觉遵守纪律,正确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力,自觉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依法维护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自身利益,抵制和反对无视法律权威、轻视纪律规章、违法犯法、破坏纪律的思想和行为。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就要深刻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始终保持艰苦朴素、克勤克俭的精神,始终保持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精神,始终保持奋发进取、勇往直前的精神,抵制和反对不思进取、得过且过、贪图享乐、奢侈浮华、铺张浪费等思想和行为。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贯穿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涵盖个人、集体、国家三者关系,覆盖各个利益群体,涉及人生态度、公共行为、社会风尚的方方面面,既有先进性导向,又有广泛性要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旗帜鲜明地指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当提倡和赞扬什么、反对和抵制什么,为全体社会成员判断行为善恶、作出道德选择、确定价值取向,提供了基本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
2、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客观要求
(1)社会主义荣辱观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要求。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继承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认识成果,用许多新思想新认识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内容,对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做了全面系统、准确通俗的表达,是人们选择行为、评价善恶的普遍标准,也是衡量社会道德与精神文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尺。
(2)社会主义荣辱观指明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方向。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反映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明确了我国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基本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是对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系统总结,是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行为规范和价值导向作用。引导人们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就牢牢把握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方向和目的。
(3)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革命道德同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道德要求紧密结合起来,提炼和概括出八个方面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包容性,具有强大的整合力和引领力,是形成良好社会风尚的思想道德基础。
3、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1)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能够增强人们的道德荣誉感和道德判断力。
只有知荣辱、辨善恶,一个人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一个社会也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2)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3)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能够使社会成员自觉内化社会主义道德要求,强化道德自律意识,坚定道德意志和信念,明荣知耻、扬荣弃耻、提升人格、敦化风气,推动维系社会和谐的人际关系和道德风尚的形成。
四、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2001年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第一次系统明确地提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一)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爱国守法”,强调公民应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自觉地学法懂法用法守法和护法;
“明礼诚信”,强调公民应文明礼貌、诚实守信、诚恳待人;
“团结友善”,强调公民之间应和睦友好、互相帮助、与人友善;
“勤俭自强”,强调公民应努力工作、勤俭节约、积极进取;
“敬业奉献”,强调公民应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服务社会。
在公民道德实践中,各项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功能和作用是互相渗透、交叉并行的。
(二)加强诚信道德建设
1、大力倡导诚信美德
公民道德建设以诚实守信为重点,既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弘扬,又是对当代中国道德建设实践的正确反映。
(1)诚实守信的内涵。
诚实就是真实无欺,既不自欺,也不欺人;守信就是重诺言,讲信誉,守信用。诚实和守信是统一的。
(2)诚实守信的意义。
就个人而言,诚实守信是高尚的人格力量;就单位而言,诚实守信是宝贵的无形资产;就社会而言,诚实守信是正常秩序的基本保证;就国家而言,诚实守信是良好的国际形象。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3)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大力倡导诚实守信的美德的原因。
①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市场经济是讲究信用的经济。市场经济越发达,对诚实守信的道德要求就越高。
②诚实守信是职业道德的一项基本要求。
③诚实守信是做人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
2、大学生要自觉加强诚信道德建设
(1)诚信是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
(2)诚信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
(3)诚信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
(三)努力锤炼个人品德
1、个人品德与道德修养
(1)个人品德的内涵。
个人品德是通过个人自觉的道德修养和社会道德教育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它表现为个体对某种道德要求的强烈认同,对道德情感的充分表达,对社会道德规范的执着践履。
(2)个人品德的特点。
①实践性。
②综合性。
③稳定性。
(3)个人品德的功能和作用
①个人品德对社会道德的发展变革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社会道德要求只有同个人品德相结合,才会转变为现实的道德力量。同时,个人品德提升的过程也是能动地作用于社会道德的过程,它能够为社会道德的发展进步创造条件、提供动力。
②个人品德是个人实现自我完善的内在根据。个人在行为过程中整合行为动机、确定行为目标、自觉调控行为过程等都是个人品德功能和作用的体现。
2、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个人品德首先应加强个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1)道德修养的内涵
道德修养即个人在道德意识、道德行为方面,自觉地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所进行的自我审度、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的活动。
(2)提高道德修养的自觉性的要求。
①应有进行道德修养的强烈动机,这样才能满腔热情地、自觉自愿地去学习、去思考、去体验,从而提升道德修养的境界;
②应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激励,坚忍不拔、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地进行道德修养;
③应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发扬成绩,克服不足。
(3)加强道德修养的方法
①学思并重的方法,即通过虚心学习,善于思索,辨别善恶,学善戒恶,以涵养良好的德性;
②省察克治的方法,即通过反省检验以发现和找出自己思想与行为中的不良倾向、不良念头,并加以及时抑制和克服;
③慎独自律的方法,即在无人知晓、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坚守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不因为无人监督而恣意妄为;
④积善成德的方法,即通过积累善行或美德,使之巩固强化,以逐渐凝结成优良的品德;
⑤知行统一的方法,即把提高道德认识与躬行道德实践统一起来,以促进道德要求内化为个人的道德品质,外化为实际的道德行为。
(4)加强道德修养要自觉向道德模范学习
在实践中加强个人品德修养要特别注意自觉向现实生活中的道德模范学习。道德模范是自觉践行社会道德要求的典范,反映了社会发展进步的时代精神。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道德模范的典型形象能够带给人以极大的精神鼓舞与心理感染,对社会良好风尚的形成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大学生在进行道德修养和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坚持四个统一。理论与实践统一,继承光荣传统和宏扬时代精神统一,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统一,加强个人修养与接受教育引导统一。
(责任编辑:科大科院考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