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院考研推荐链接:
能量转换和储存材料和纳米材料离子/输运研究。
承担课题情况/已完成的项目/课题情况:
1. 1996-1999: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梯度氧化物混合导体的研究,负责人
2. 1996-2000:863课题,方形锂离子电池研究,和陈立泉院士联合承担
3. 2001-2005:863重点课题,磷酸盐等新型正极材料材料的研究,负责人
4. 2002-2005:863电动汽车重大专项课题,高功率锂离子电池研究,星恒公司负责,物理所联合承担
5. 2002-2006:973项目,致密能源的基础研究
6. 2004-2007:发改委示范工程项目, 锂离子动力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负责人
7. 2006-2008:863课题,LiMPO4等储能锂离子电池材料研究,负责人
8. 2009-2010:863节能和新能源汽车重大专项课题,车用高功率锂离子电池新技术子课题,负责人
9.2007-2011:纳米重大专项课题:高容量纳米复合储锂材料结构设计和制备机理研究 :负责人
10. 2012-2017: 纳米重大专项课题:高容量纳米正极材料结构设计和制备机理研究 :负责人
12. 2913-2017:工信部强基专项:锂离子动力电池工艺技术基础服务平台:负责人
13. 2015-2018:广东省科技重大专项:锂离子动力电池工艺装备创新基地:负责人
13. 2017-- 2021:全固态电池重点专项:首席科学家
1982-1986 厦门大学化学系物质结构专业
1986-1989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专业,硕士
1991-1993 荷兰Delft技术大学,博士
荷兰Delft工程大学 1991.08.01--1993.09.01 博士
1991-1993 荷兰Delft技术大学,博士
1994-1995 德国Kiel大学,博士后
1996-1999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课题组长
(1997-1998,主持建成物理所小型锂离子电池中试线)
1999-至今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课题组长
(1999-2006年同时承担锂离子动力电池及其关键材料产业化项目,锂离子动力电池及部分关键材料产业化获得成功。2007年起,工作重点集中于锂离子电池及其关键材料的基础和应用研究,为新一代锂充电电池技术的发展打基础。)
序号 |
申请年度 |
授权年度 |
专利号 |
专利名称 |
发明人 |
授权号 |
1 |
1991 |
1998 |
91103542.7 |
混合相固体电解质全固态室温锂蓄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
薛荣坚,陈立泉,黄学杰,黄宏,王连忠 |
ZL91103542.7 |
2 |
1996 |
1999 |
96104965.0 |
一种合成锂离子电池中正极材料的方法 |
严宏伟,陈立泉,黄学杰,薛荣坚,黄宏 |
ZL96104965.0 |
3 |
1997 |
2003 |
97112460.4 |
一种二次锂电池 |
李泓,陈立泉,黄学杰 |
ZL97112460.4 |
4 |
2000 |
2004 |
00105541.0 |
一种以胶体聚合物为电解质的二次锂离子电池及制备方法 |
顾辉,黄学杰,陈立泉 |
ZL00105541.0 |
5 |
2000 |
2004 |
00107243.9 |
一种用于二次锂电池的微孔聚合物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
顾辉,黄学杰,陈立泉,任旭梅,吴锋,单志强 |
ZL00107243.9 |
6 |
2000 |
2004 |
00107244.7 |
一种具有高温自封闭机制的微孔聚合物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
顾辉,黄学杰,陈立泉,任旭梅,吴锋,单志强 |
ZL00107244.7 |
7 |
2000 |
2004 |
00107986.7 |
一种以表面沉积纳米合金的碳材料为负极的二次锂电池 |
李泓,师丽红,黄学杰,陈立泉 |
ZL00107986.7 |
8 |
2001 |
2004 |
01104458.6 |
一种含锂加成化合物的锂离子电解质 |
梁宏莹,李泓,黄学杰,陈立泉,吴锋 |
ZL01104458.6 |
9 |
2001 |
2005 |
01807830.3 |
热解硬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王庆,李泓,黄学杰,陈立泉 |
ZL01807830.3 |
10 |
2001 |
2005 |
01134448.2 |
以纳米表面包覆复合材料为正极活性物质的锂二次电池 |
王兆翔,刘立君,陈立泉,黄学杰 |
ZL01134448.2 |
11 |
2003 |
2006 |
03149188.X |
一种锂二次电池用非水电解质 |
胡永胜,孔维和,陈立泉,黄学杰 |
ZL03149188.X |
12 |
2003 |
2006 |
03156774.6 |
一种电极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吴晓东,陈立泉,黄学杰 |
ZL03156774.6 |
13 |
2003 |
2008 |
03156775.4 |
用于锂电池的固体电解质膜的促进剂及其用途 |
吴晓东、陈立泉、黄学杰 |
ZL03156775.4 |
14 |
2004 |
2007 |
200410003477.1 |
一种锂离子电池的磷酸盐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
王德宇,黄学杰,陈立泉 |
ZL200410003477.1 |
15 |
2004 |
2007 |
200410030990.X |
用于二次锂电池的负极活性材料和用途 |
李泓,胡进,黄学杰,陈立泉 |
ZL200410030990.X |
16 |
2004 |
2007 |
200410037502.8 |
一种用于二次锂电池的氮磷酸盐的正极材料及其用途 |
李泓,黄学杰,王德宇,陈立泉 |
ZL200410037502.8 |
17 |
2004 |
2006 |
200410070765.9 |
液相合成一维超长金属铜纳米线的方法 |
石玉,李泓,黄学杰,陈立泉 |
ZL200410070765.9 |
18 |
2004 |
2008 |
200410090700.0 |
一种用于二次锂电池的铬基负极活性材料 |
胡进、李泓、黄学杰、陈立泉 |
ZL200410090700.0 |
19 |
2004 |
2008 |
200410101618.3 |
用于二次锂电池的含氧空位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及其用途 |
李泓、黄学杰 |
ZL200410101618.3 |
20 |
2005 |
2008 |
200510038583.8 |
用于锂充电电池均衡电路的电阻校准方法 |
范田郴,黄学杰 |
ZL200510038583.8 |
21 |
2005 |
2008 |
200510038762.1 |
电池均衡电路 |
杨杰,范田郴,黄学杰 |
ZL200510038762.1 |
22 |
2005 |
2008 |
200510040851.X |
串联锂离子电池的保护方法及其电路 |
王潘,黄学杰 |
ZL200510040851.X |
23 |
2006 |
2008 |
200610039387.7 |
一种非水溶液电化学器件极片及其制造方法 |
黄学杰,梁明华 |
ZL200610039387.7 |
24 |
2005 |
2008 |
200510079764.5 |
一种橄榄石碳绒球复合材料及其用途 |
李泓、黄学杰 |
ZL200510079764.5 |
25 |
2005 |
2008 |
200510082822.X |
一种具有球形核壳结构的碳硅复合材料及其制法和用途 |
李泓、黄学杰 |
ZL200510082822.X |
26 |
2005 |
2008 |
200510087129.1 |
花状结构的纳米氧化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孙春文、李泓、黄学杰 |
ZL200510087129.1 |
27 |
2001 |
2008 |
PCT/CN01/00613 |
热解硬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王庆,李泓,黄学杰,陈立泉 |
欧洲申请号:0193593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