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25年中科院考研群 加入25年中科大考研群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吕达仁 男 博导
 

科院考研推荐链接:

考研资料:中科院考研真题  

考研信息:找个直系学长,咨询考研问题   

考研一对一:学长带队,复习不累

研究领域

   

招生信息

   
招生专业
070602-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
招生方向
大气科学,日地物理
遥感与对地观测
地球系统科学

教育背景

1962-09--1966-06   中科院大气物理所   研究生
1956-09--1962-08   北京大学   本科生
学历
   
学位
   

工作经历

   
工作简历
2005-11~现在, 中国科学院, 中国科学院院士
1993-08~现在,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博士生导师
1988-09~现在, 中科院大气物理所, 大气物理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1985-07~现在, 中科院大气物理所, 研究员
1981-05~1982-11,NOAA/ERL/ Aeronomy Lab.美国, 访问学者
1966-09~现在, 中科院大气物理所, 研究人员
1962-09~1966-06,中科院大气物理所, 研究生
1956-09~1962-08,北京大学, 本科生
社会兼职
2014-11-08-今,中国光学工程学会 顾问, 
2011-10-11-今,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常务理事, 
2011-07-04-今,国际IAMAS执行委员会委员, 
2011-04-01-今,载人空间站工程任务规划庄专家委员会委员, 
2011-01-27-今,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应对气候变化的碳收支认证及相关问题”专项首席科学家, 
2010-12-29-今,深空探测科学目标论证专家委员会成员, 
2010-05-06-今,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30)编制工作专家组成员, 
2009-08-10-今,《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主编, 
2009-04-02-今,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兼职教授, 
2008-08-12-今,复旦大学兼职教授, 
2007-05-18-今,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兼职教授, 
2006-08-02-今,总装备部921工程办载人航天领域载人航天应用专家组成员, 
2002-02-25-今,地球科学部第一、二届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1997-05-20-今,国家高技术航天领域第三届专家委员会咨询专家, 
1988-07-16-今,国际辐射委员会(IRS)委员, 
1988-05-20-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第2,3,4,6,7届大气学科评审组成员, 
1987-02-20-今,国家863计划航天领域载人空间站及其应用主题专家组成员 , 
1986-09-01-今,中国气象学会, 大气物理委员会副主任
1984-09-01-今,中科院研究生院, 兼职教师

教授课程

大气物理与大气探测前沿
大气中波传播与遥感物理学

专利与奖励

   
奖励信息
(1) 子午工程建设成果, 一等奖, 专项, 2014
(2) MST大气探测雷达, 二等奖, 省级, 2014
(3) 空基微波辐射遥感水汽、云、降雨原理与反演技术, 二等奖, 部委级, 2004
(4) 太阳紫外光谱监视器, 二等奖, 部委级, 2004
(5) 中国南极考察科学研究, 二等奖, 国家级, 1998
(6) 载人空间站系统及其应用概念研究, 二等奖, 部委级, 1994
(7) 大气微波遥感原理和辐射传输特征研究, 三等奖, 国家级, 1989
专利成果
( 1 ) 红外云天仪, 2010, 第 3 作者, 专利号: ZL2009 1 0222988.5
( 2 ) 一种全天空可见光云成像系统, 2015, 第 3 作者, 专利号: ZL201110339745.7
( 3 ) 一种降水天气现象采集器, 2014, 第 2 作者, 专利号: ZL201210259508.4

出版信息

   
发表论文
(1) Greenhouse Gas Observation From Space: Theory and Applicatio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14, 第 1 作者
(2) Physical Properties of High-Level Cloud over Land and Ocean from CloudSat-CALIPSO Data, Journal of Climate, 2014, 2014, 第 2 作者
(3) A polarized radiative transfer model based on successive order of scattering, Adv. Atmos. Sci, 2010, 第 3 作者
(4) Impacts of future NOx and CO Emissions on regional chemistry and climate over eastern China, Adv. Atmos. Sci., 2010, 第 11 作者
(5) Preliminary retrieval of aerosol optical depth from all-sky images,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10, 第 2 作者
(6) 三维辐射传输模式分析非均匀云对天空辐射场影响,  大气科学, 2009, 第 2 作者
(7) 小洋山岛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的特征分析,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9, 第 3 作者
(8) Global structures of the DE3 tide., Chin. Sci. Bull, 2009, 第 2 作者
(9) 平流层大气过程研究的前沿与重要性, 地球科学进展, 2009, 第 1 作者
(10) Determination of the complex refractive indices of aerosol from aerodynamic particle size spectrometer and integrating nephelometer measurements, Applied Optics, 2009, 第 2 作者
(11) 临近空间大气环境研究现状, 力学进展, 2009, 第 1 作者
(12) Cloud determination of all-sky images under low-visibility conditions,  Journal of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technology, 2009, 第 2 作者
(13) 中高层大气瞬态发光事件(TLEs)及可能的影响, 地球科学进展, 2009, 第 2 作者
(14) 人类活动对大气臭氧层的影响, 地球科学进展, 2009, 第 3 作者
(15) 奥运期间北京地区卫星监测NO2柱浓度的变化, 科学通报, 2009, 第 11 作者
(16) 面向大气热力潮汐结构分析的Hough函数计算, 地球物理学报, 2009, 第 2 作者
(17)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multi-type atmospheric aerosol lidar ratios, Proc. of SPIE on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hotoelectronic Detection and Imaging, 2009, 第 2 作者
(18) 利用卫星数据考察平流层传播性行星波活动特征, 地球科学进展, 2009, 第 2 作者
(19) Calibration and validation of an all-sky imager,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2009, 第 2 作者
(20) On the calculation of Hough functions for resolving atmospheric thermal tidal structure,  Chinese J. Geophys, 2009, 第 2 作者
发表著作
   

科研活动

   
科研项目
( 1 ) 平流层大气基本过程及其在东亚气候与天气变化中的作用, 主持, 国家级, 2010-01--2014-12
( 2 ) 青藏高原上空站的大气上下层耦合综合观测研究, 主持, 国家级, 2008-01--2010-12
( 3 ) 气象行业专项(云、能、天集成观测系统), 主持, 国家级, 2009-01--2011-12
( 4 ) 应对气候变化的碳收支认证及相关问题, 主持, 国家级, 2011-01--2015-12
( 5 ) 多波段大气成分主被动综合探测系统, 主持, 国家级, 2012-01--2016-12
参与会议
(1)Preliminary Results of Atmospheric profiling Synthesis Observation System (APSOS)   2016-04-16
(2)《应对气候变化的碳收支认证与相关问题》的主要进展   巴黎气候谈判大会边会   2015-12-02
(3)Recent progress of a synthetic system for atmospheric profiling from troposphere to lower thermosphere   2015-06-22
(4)Short-Wave Flux Observation at two nearby stations over Tibet and Implication to Satellite Retrieval   国际地球物理与大地测量联合会大会2011   Daren Lu et.al   2011-06-28
(5)Abnormal Surface SW Flux 3D Radiative Transfer of Broken Clouds—Observation at Yangbajing Observatory, Tibet   国际气象和大气科学协会(IAMAS)、国际海洋物理科学协会(IAPSO)、国际冰冻圈科学协会(IACS)   Daren LU   2009-07-19

合作情况

   
项目协作单位
   

指导学生

 

 


 

 

 

 
 
上一篇: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陆熙炎 男 博导 下一篇: 动物研究所康乐 男 博导

在线咨询

进入QQ咨询

王老师

微信咨询

杨老师

进入20中科院QQ群

709867297

进入20中科大QQ群

680149146

友情链接

科大科院考研网版权所有 © 2020-2022 皖ICP备202101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