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25年中科院考研群 加入25年中科大考研群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何清 男 博导
 

科院考研推荐链接:

考研资料:中科院考研真题  

考研信息:找个直系学长,咨询考研问题   

考研一对一:学长带队,复习不累

研究领域

 

 

 

机器学习、大数据挖掘等人工智能领域

 

 

 

招生信息

   
招生专业
081202-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081203-计算机应用技术
083500-软件工程
招生方向
机器学习、数据挖掘、人工智能
计算机技术
软件工程

教育背景

1997-09--2000-07   北京师范大学   博士
学历

1997年8月-2000年7月 北京师范大学 模糊数学与人工智能专业 博士毕业,获博士学位

学位
北京师范大学 19970801--20000730 博士 
郑州大学           19850801--19870730硕士
河北师范大学   19810801--19850730学士
出国学习工作
2001年11月俄罗斯圣彼得堡信息与自动化研究所合作交流,执行中俄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
2003年10月澳大利亚UniSA高级访问学者,执行中澳国际特别基金合作项目
2004年10月澳大利亚UTS, 中国科学院高级访问学者计划.

工作经历

 

        2000年8月北京师范大学博士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做博士后工作,出站后留所工作,现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智能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课题组负责人。兼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机器学习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分布智能与知识工程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电子学会云计算专家委员会和大数据专家委员会委员。
        主要研究领域: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基于云计算的大数据挖掘。主要学术贡献:提出了基于超曲面的覆盖学习算法;提出极小样本集抽样方法与相关理论;提出了基于进化规划的基于摄动的模糊聚类改进算法,解决了模糊聚类失真问题;证明了模糊集扩展原理在范畴论意义下的合理性;提出概念语义空间用于知识管理;提出基于极限学习机的分类、聚类、回归、异常发现算法。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和会议上发表近百篇学术论文,40多篇文章发表在SCI国际期刊,被EI收录66篇。 
        在云计算和大数据挖掘应用方面,2008年底,何清带领他的中科院计算所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团队,受中国移动研究院委托开发完成了基于云计算的并行数据挖掘平台,用于TB级实际数据的挖掘,实现了高性能、低成本的数据挖掘,通过这次创新,使我国获得了自主知识产权的基于云计算的数据挖掘技术。受大会邀请在第二、三、六届中国云计算大会上作了技术报告。 何清先后主持完成多个有关数据挖掘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863项目,承担完成或参加完成的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被评为优或特优。承担完成了两项863项目获得好评。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数据挖掘算法和多个并行机器学习算法。组织开发实现了四十多个并行机器学习算法,所开发的多个数据挖掘软件获得了软件著作权,并实际应用到电信、电力、信息安全、环保、保险行业的数十家企业,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15年大数据挖掘算法与云服务科研成果获得吴文俊人工智能创新奖。        
 

 

工作简历
2008-10~现在,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研究员 
2007-06~现在,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博士生导师
2006-05~现在,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教授
2002-10~2007-09,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硕士生导师
2002-08~2008-09,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副研究员
2000-08~2002-07,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博士后
社会兼职
2018-05-12-今,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知识工程与分布智能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2014-04-25-今,中国电子学会大数据专家委员会, 委员
2012-05-31-今,中国通信学会大数据专家委员会, 委员
2009-06-01-今,中国电子学会云计算专家委员会, 委员
2003-08-01-今,中国人工智能学会, 副秘书长

教授课程

认知计算
人工智能基础
云计算与大数据管理系列讲座
模糊数学及计算机应用

专利与软著

 

 

 

 

 

 

 

 

发明专利

 

 

( 1 ) 一种采用决策树的数据分类方法和系统, 发明, 2011, 第 2 作者, 专利号: 201110143821.7

( 2 ) 一种确定数据样本类别的方法及其系统 , 发明, 2010, 第 1 作者, 专利号: 200910077994.6

( 3 ) 一种关联规则挖掘方法及其系统 , 发明, 2010, 第 1 作者, 专利号: 200910077996.5

( 4 ) 一种数据挖掘系统中数据聚类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发明, 2011, 第 1 作者, 专利号: 201010102976.1

( 5 ) 数据关联规则挖掘实现方法与系统, 发明, 2011, 第 1 作者, 专利号: 200910091865.2

( 6 ) 聚类实现方法及系统 , 发明, 2011, 第 1 作者, 专利号: 200910091864.8

( 7 ) 聚类实现方法及系统, 发明, 2011, 第 1 作者, 专利号: 200910091866.7

( 8 ) 一种基于MapReduce的分布式垂直交叉网络爬虫系统, 发明, 2013, 第 2 作者, 专利号: 201310146080.7

( 9 ) 一种用于大数据的基于超曲面的分类方法及系统, 发明, 2013, 第 1 作者, 专利号: 201310926826.2,

( 10 ) 一种面向大数据的分布式主题发现方法及系统, 发明, 2013, 第 2 作者, 专利号: 201310526790.2

( 11 ) 描述型多维度复杂事件序列的并行频繁情节挖掘方法与系统, 发明, 2017, 第 5 作者, 专利号: 201610524750.8

( 12 ) 基于Spark的高效并行自动编码机及系统, 发明, 2016, 第 5 作者, 专利号: 2016101470075

( 13 ) 一种用于大数据的并行半定义分类方法与系统, 发明, 2016, 第 5 作者, 专利号: 201610570978.0

(14)一种多标记学习方法,发明,2018,第 5 作者,申请号:201810062864.4

 

软件著作权

 

 

1.Web挖掘云服务平台[简称WMCS]V1.0,中国2013SR027808 

2.基于云计算的Web 挖掘系统[简称CWMS]V1.0,中国2012SR119823 

3.数据挖掘云服务平台[简称COMS]V1.0,中国 2010SR060647 

4.并行分布式数据挖掘软件系统[简称PDMiner]V1.0,中国 2010SR005800 

5.迁移学习系统[简称TLS] V1.0,中国 2015SR195765

6.城市人口全生命周期数据挖掘系统[简称UWDMS]V1.0,中国 2015SR071535

7.基于几何超曲面的分类系统[简称HSC]V1.0,中国 2008SR02159

8.Web 智能信息处理软件[简称GHunt] V2.0,中国 2008SR35473

9.Web 智能信息处理软件[简称GHunt] V1.0,中国 2004SR07403

10.多策略数据挖掘平台[简称MSMiner] V1.0,中国 2003SR6886

11.潜在离网用户预测系统POSUPS V1.0,中国 2018SR045680


 

 

 

 

 

 

 

 

 

奖励信息
(1) 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创新奖——大数据挖掘算法与云服务, 二等奖, 省级, 2015
(2)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主体网格智能平台, 三等奖, 省级, 2006

合作情况

   
项目协作单位

 

 


 

 

 

 
 
上一篇: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何平 男 博导 下一篇: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何生 男 博导

在线咨询

进入QQ咨询

王老师

微信咨询

杨老师

进入20中科院QQ群

709867297

进入20中科大QQ群

680149146

友情链接

科大科院考研网版权所有 © 2020-2022 皖ICP备2021018242号